首 页 大家风范 作品展示 艺术评论 艺术动态 屠美如 喻 慧 贵宾留言
 
·江苏喻继高艺术基金会简介...
·时空·流痕
·人民艺术家——喻继高
·喻继高作品市场行情走势
·喻继高的工笔花鸟画艺术
·我省评出十大中华文化人物...
·公告三
更多>>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高贵与平易(一)
·高贵与平易(二)
·高贵与平易(三)
·高贵与平易(四)
·高贵与平易(五)
·高贵与平易(六)
更多>>
 
·喻继高给社会各界人士的一...
·拍卖信息链接
·2007年12月28日北京奥运会...
·2007年12月28日北京奥运会...
·2007年12月28日北京奥运会...
·2007年12月28日北京奥运会...
·2007年12月28日北京奥运会...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 屠美如 > 论 文 > 论 文
幼儿园生态式融合课程研究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 屠美如  发表时间:2009/11/14  阅读:7573]

      滕守尧先生提出“本世纪以来,世界教育基本上走过了三个阶段,它们分别是灌输式教育、园丁式教育、和对话式(或融合式)。”(注1)后来,他又进一步提出了生态式教育的理念。我认为从灌输式——园丁式——生态式三个阶段大致可以概括出教育方式发展的基本历程和发展的方向。回顾中国幼儿教育的历史发展,本世纪以来,基本上经过了灌输式、园丁式、和生态式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灌输式教育  在我国由来以久。古代封建考试制度,只求熟读背诵经文,教师用机械灌输的方法,采用填鸭式的手段施教,学生则不求甚解,死记硬背,成为附庸和机器,丧失了个人的敏锐的感知和直觉能力。发展到大工业时代,为了加速培养人材的需要,把人看作可以开发和榨取的机器。采取急功求利的灌输式教育手段,可以立竿见影,其结果则拔苗助堰,使人失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传统的早期儿童教育,教师认为儿童是一张白纸,他们什么都不懂,只有靠老师把了手教,才能画出最美丽的图画。主要表现为:(1)教育的封闭性。对幼儿的强制、禁止过多,在幼儿园里制订许多常规戒律约束儿童,认为好孩子的标准是老实、听话、顺从、规矩。(2)教师的权威性。
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大纲教材,有组织地进行教育训练,以知识灌输作为教育活动的中心。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是中心,是权威,教师通过教育制约儿童身心发展的方向。(3)儿童的服从性。在灌输式教育下,儿童把机械记忆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逐渐丧失敏锐的个人的感知和兴趣。教师以范例、演示为主要教学手段,儿童千篇一律地齐声回答老师的问题,模仿老师的声音、动作、语言、姿势。离开教师的榜样、暗示,儿童一无所知,完全失去了主动性和创造性。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一直延续至今,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不是轻易能退出历史舞台的。
 
      园丁式教育。始于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他从天赋人权的哲学思想出发,认为自由平等是人在自然状态下普遍享有的天赋的权利。主张对儿童的教育应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顺应儿童的本性,使他们的身心自由自在的发展。继而,福禄倍尔认为人具有天赋的力量,这种天赋的力量是人和宇宙普遍具有的“神的本源”的体现。他认为幼儿的发展,是由“自然儿童”出发,经过“人类儿童”,而成为具有“神性的儿童”,强调幼儿的内在潜力,要由适当的教育方式予以开展。蒙台梭利则主张幼儿具有伟大的潜能和惊人的吸收性心智。教育的中心思想是发展这种潜在于幼儿内心的心智与生命力,给予儿童这种天性以自由,任其自然发展,而不需要藉助外力。
      比较灌输式教育来说,园丁式教育是一大进步。它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的产物。它把人看成是一粒种子或一棵幼苗,体内早就潜藏着一种独特的发展程序。教师是园丁,对儿童实施充分尊重和顺从儿童的自然天性的教育。教师为儿童创造条件,鼓励儿童自我表现,提倡自己探索和发现。园丁式教育给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以极大的冲击,教师不再把自己看成太阳,让儿童围了自己转,而是要学会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主体,以儿童的兴趣、经验为中心。儿童从一味顺从中解脱出来,变得大胆、自信,充满活力。然而,园丁式教育过份强调先天的东西,过份强调儿童的自由、自发、随意性。教师变得被动,作为园丁,只能加水、施肥,给幼儿提供他们所需的材料,为儿童提供表现的机会。这并不能完全满足正处于迅速发展期的早期儿童的需要。
      生态式教育  生态,是最自然的形态,非人为的形态,生生不息,循环复始的形态。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不同物种达到一种最佳组合,形成互生、互补、生机勃发、持续发展的生态关系。嫁接到人类的教育领域,教育模仿自然的生态系统,使教育的各系统、各学科之间,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生、互补、交叉融合、持续发展的生态关系,达到最佳组合,形成一种高级的生态智慧。这是对传统封闭式教学的挑战。
      生态式教育,把人看成自然之子。用生态的方式进行启蒙教育。使人在与自然、社会的融合过程中,生命得到滋润、补充,产生更高级的智慧。从这点出发,生态式教育是我们的理想方式。
生态式教育关注人的生命。保护原型,保护人类心理深层的生态系统。生态式教育,认为人的潜力不是现成的、早已存在的东西,而是在相互作用中生发出来的。潜力既不处于先天领域,也不处于后天领域,而是处于先天和后天的交接处。正是这一边缘地区,才不断生发出新智慧。
       生态式教育打破了师生之间的界限,打破了长期以来以“儿童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无休止争论的格局,提出了师生之间存在着互生、互补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关系关系。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平等、开放、对话的关系中进行的。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只有在对儿童充分尊重、充分理解的前提下,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碰撞,积极地引发儿童沉睡中的潜力。
生态式教育彻底改变了教学活动的非人化倾向。注意人的感性生成,生命体验。注意挖掘儿童在非理性的、无意识层次的生命潜在能力,使之成长为更加完美的、有情感、有智慧的个体。
 
      生态式教育产生的背景:
      生态式教育是后现代教育思想的产物,它源于二十一世纪世界文化生态的保护的需要。当今大工业的污染,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不仅地球生态需要保护,人文生态的保护更为重要。而教育活动可以陶冶人的个性,使人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保证人与人之间心灵与情感的交流。教育活动,还可以使人更贴近自然,为受到工业化异化的人类所造成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隔离状态,踏出一条回归自己的路。
生态式教育是以人文教育为中坚的一种艺术化生存的教育。这种生存方式是一种全面的和整体的生存方式。也就是说,人类的生存不仅依靠知识和技术,还必须通过艺术和审美智慧,这种有情感介入的、整体性的思维模式,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心灵与情感的交流和沟通,使人的精神和心理回到自然的生态中,使人的心灵贴近“智慧”本身的结构。应当说,这是达到人全面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产生智慧型人类的关键。
 
       生态式融合课程的目标取向:
       生态式融合课程属于人本主义的经验课程范畴。它关心人的整体人格的形成。主张自我是人格的核心,要培养人的自我实现。也就是说,人通过这种发展达到三个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自然与人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这是人类在自我实现和自我解放中的最高理想。实际上,自我实现也是人的一种本能需要,它根植于人的潜能之中。也是人的最高价值。
在幼儿园,生态式融合课程对幼儿实施以审美教育为突破口,用 “生命”、“爱”、“美”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儿童。“生命”,是对自然规律、秩序的探求和把握,也就是的追求。“爱”,体现了个体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和谐关系。也就是的精神。 “美”,是人对自身所创造的自然和社会秩序的感悟和创造。用生命、爱、美的整体性教育精神,启迪幼儿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以达到真、善、美的统一实现。最终回归自然,实现自我。

 
                   
      生态式融合课程的基本内容
      生态式融合课程包含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三大领域:社会、科学、艺术。科学代表着人类对客观真理的发现,社会包含了人类道德、伦理的规范,而艺术则是人在自然及人类世界中的自我发现。每个领域应该都是独立的,都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对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在通常情况下,每个领域都有它特殊的传达方式。科学教育以对实体世界的直接的物理经验为主;社会性教育以间接的语言符号经验为主;而艺术教育则以视、听觉感知经验为主。
      生态式融合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分裂隔离状态,把知识、道德、审美融合起来,使各领域之间相互碰撞,建立相互交义、融合的整体性课程结构。同时,打破各领域单一的传达方式,以人的整体感受体验为中心,以情感为动力,通过艺术的手段,使物理经验、符号经验、感知经验等多种类型的经验融合贯通,不分界限。事实上,早期人类的思维活动和行为中,艺术和科学、直觉与逻辑思维、认识与伦理都是浑然一体的,没有明显的区别。对幼小的儿童来说,在他们的心灵中,真、善、美也是自然统一的,没有分化。反映在儿童的活动中,游戏、童话、艺术活动是儿童智慧、道德、审美的自然统合的表现,也是儿童整体发展的明证。
      生态式融合教育课程根据学前儿童的特点,以感性经验为主,充分调动儿童与生俱来的对生命的感悟能力,让儿童在审美的感受和体验中,激活灵感,引发兴趣,使他们在一种自然的过程中,直接从环境中吸收融合的经验和文化,调动儿童巨大的内在潜力。
对每个不同领域提出的重心是:
      (1)    在社会领域学习中,突出“爱心”。在引导儿童认识周围环境的过程中,注意爱祖国、爱集体、爱同伴、爱老师、自我认识的教育。学会关心、学会帮助,学会礼貌、学会同情.
     (2)    在科学领域的学习中,突出“生命”的搏动。人是自然之子,用自然的新鲜、美丽、变幻无穷、繁衍生息教育儿童。使他们从小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以大自然为家。使他们从小养成探究、好奇的习惯。学会爱惜生命,爱惜自然资源,爱护自己的家——地球。
     (3)    在艺术领域中,突出“美”的体验。音乐、美术、文学艺术不纯粹是技法教育,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欣赏和创作的相互融合和渗透,达到提高儿童的审美感觉和艺术创造能力的目的。
 
 
      生态式融合课程的实施:
      生态式融合课程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美为切入点,建立一种使人性、智性和社会、自然互相协调的新型课程。
      感受生命、关爱生命、表现生命应当是对幼小儿童实施教育的主旋律。当新生命降临于世的时候,让小生命在充满了爱和艺术的氛围中成长。让他们感受人间充满着关爱,感悟大自然的秩序,感受生命中的美, 形成整体性的完美人格,
      感受生命   美引发于生命的自然,美的本源是生命。人就是在有序的自然环境下,体验生命的奥秘,体验自身与自然的一致性,使人的精神和心理回到自然的生态中。
      研究大自然的含义的根源,生命的能量来自何方?能,能的无形性,使人难以捉摸。实际上它也是大自然中无所不在的一种形。请看!磁场的形极其多样:一条轴线、三角形、锥形、圆形、和椭圆形、纵向线、分割面等等。这些磁场的形,反映出植物生长的图式、生命运动的图式、宇宙的图式等,都无所不在地影响着有生命、无生命的结构,也同样影响着人的生理和心理。
      让我们来看看存在于大自然界的生命体的种种形态:那在寒风下光秃秃的树枝;那丰硕的果实;那怒放的花朵;那流淌在我们体内的血液脉络;支撑着我们躯体的骨架,无一不是一个有规律运动着的生命体,而这些生命体结构都是宇宙构造的一个基本部分。例如:植物生长的图式,从一只横切面的橙子,可以看到在磁极影响下形成放射状结构的关系;同样,把苹果按茎轴切开,它的侧视面与磁场相比又何其相似。又如:生命运动的图式,有生命的生物其有机体结构与磁场影响密切相关。海底微生物采用轴体的形式生长;放射虫类是以轴体的形式存在的; 海星显示出其二元平面的放射状结构。再如:人的生长构造形成的线,前臂的血管是与网状结构吻合的;面部神经显示了与网状的吻合;大肠的动脉和它的分支显示了复杂的网状的吻合。更有意思的是宇宙的图式,银河在宇宙呈螺旋形的形式;旋风是银河形式的一种变种,它的中心点变成一个上升的轴心;从飓风、洋流的旋涡中我们同样可以见到在银河中所见的螺旋上升形式。
      大自然的能量、磁场结构无处不在地影响着生物结构的形成和生长,影响着宇宙的变化。大自然的万紫千红,生命体的千姿百态,原来并不神秘,它是生命的自然,也是美的本源。
人们在认识自然,在观察、感知、理解生命的形式方面,具有本能的意识和直觉。格式塔心理学提出:外在世界的力和内在世界的力,在形式结构上存在着同形同构或异质同构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人自身有体验生命的奥秘的直觉,体验自身与自然的一致性的能力。   
幼小儿童正处于意识与无意识交错的泛灵论阶段,处于非理性的、非逻辑化地把握世界的状态,正是对儿童进行科学的启蒙的时期。 生态式课程主张让儿童更多地到大自然中去,接触自然,感受和体验自然,用孩子特有的灵性,去发现、去把握、去享受大自然的生息万变,在他们充分感受生命特有形式的同时,更容易唤醒他们内在的潜意识去感受生命,并从中感悟到生命世界的某些特征和规律。
       关爱生命  爱和被爱是生命永恒的追求。是人们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也是人的成长、形成健全完满人格的核心。蒙台梭利说:“儿童生来就有爱,爱是儿童的本源”。儿童出生后,就有得到被关爱的渴望,他们在爱和关怀中成长,因为有了母亲的爱、周围人的关心,才使儿童获得安全和自信,才使他们感到了生活中充满着幸福和光明。爱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爱是使人相互更多理解、更多沟通的内在动力。
       当儿童逐渐长大,儿童从对母亲、家人、老师的爱;扩大到儿童之间的合作、分享和互助、同情和帮助;扩大到对周围的环境、周围的劳动者、动物、植物生长的关注;扩大到对自己的家乡、国家、民族的自豪感。爱是一种美的情感体验,它使心灵得以净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以协调,使幼儿体验到和谐、安宁的快乐。
       关爱生命,体现了一种博大的美。它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美的心灵的交流,完成人的平衡、完整和真实的塑造,健全完满人格的塑造。
       表现生命   审美是儿童自由的生命活动。儿童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对独特的生命形式的学习能力。儿童观看外部世界与成人不同,常常认为自己感受到的东西,物也能感受到,把一些事物看成与自己一样具有生命力。例如:一个六岁的孩子认为“太阳”是有生命的,因为它有眼睛;“风”是有生命的,因为它有翅膀。与成人艺术家相似,儿童在作画中,总是在寻求自己的内心感觉,从轻和重、动和静、格局和方向等对“力”的体验中,获得对线条、形状的节奏和韵律。
       儿童是在充分感受生命形式的同时,唤醒了自己内在的潜意识地去表现生命。从形形式式的有表现力的线条来看,他们已经用直觉体验了直线的阳刚、曲线的柔软;对笔触的粗和细、浓和淡、虚和实的处理,完全发自他们主观性的、内在的体验,也许这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产生的,但确确实实是他们对生命、对美的呼唤。这就是儿童艺术的魔力所在。
       感受生命、关爱生命、表现生命是幼小儿童通过发自儿童本能的意识和直觉,在充分感受生命特有形式的同时,唤醒他们内在的潜意识的过程, 这也是他们对真、善、美精神的艺术化体验。
 
生态式融合课程的特征和方法:
      1、生态式融合课程实施的主要方法是感受和体验。以儿童活生生的心理经验为基点,用直觉的、灵感认识自我;通过自我反省及情感体验,在融洽的心理气氛中自然地表现自我;以根植于个人的精神世界的超越经验,体验和感悟人生,体验和感悟自然,体验和感悟美的真谛,最终达到改变自我,实现自我。
      2、生态式融合教育认为艺术是洞察感情模式的源泉,由于艺术代表着最丰富的人类感性世界,它与人性中最深层的东西息息相通,通过对美的激发、诱导,直达生命的本源。它调动了人的生命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挖掘了人在非理性的、无意识层次的生命潜在能力。 事实上,人类在认识世界中,一方面通过掌握概念、判断、推理、原则、规律等理性的思考,更重要的还依赖于个体的直觉、情感、灵性等感性的顿悟。只有当人们能将所感知的对象直接融入自己的生命意识之中,用自己整个生命去参悟、体验,才能获得最深刻的、永世难忘的经验。
     3、情感领域和认知领域的整合。生态式融合教育课程以儿童直接经验为基础,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以儿童为中心重组学科知识,把认知教育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联系,使儿童在与文化、社会、自然科学知识交互作用的过程中,经验不断生长,人格不断地获得发展。
      生态式融合课程是整体性、融合性、开放性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头脑灵活,充满好奇心,充满自信,有创造性的个性完美的儿童。也就是说,这样的人符合新世纪人才的需求,是一个具有审美文化素养的人,他既有丰富敏锐的感受和直觉能力的,又会进行理性思考,他总是充满好奇心,灵活地对待一切新问题和新经验,敢于反潮流,善于探索和发展自己的潜能和个性。
 
注① 滕守尧:《文化的边缘》,作家出版社,1997年4月

来源:本站原创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条: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札
  下一条: 人的故事
 
通用网址:喻继高 喻继高美术馆 中文域名:喻继高.com 喻继高美术馆.com
喻继高美术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珠峰在线
电话:0086-25-8361 2162 传真:0086-025-8361 2162 地址:南京市湖南路2-5号 邮编:210000
苏ICP备14055961号